——副校长任期届满暨学年考核述职报告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24年。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担任佛山六中副校长,分管学校教学工作。2011年8月至今担任澜石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勤勤恳恳,尽心尽力,一直是我工作的风格。在各级领导
一、 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温家宝说过: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改革。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正校长,带领老师认认真真研究课堂,与时俱进改革课堂,踏踏实实提高课堂效益。
所谓穷则思变,面对比较滞后的教学状态,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在佛山六中,2007年起,本人带领老师们开展“通过问题引领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探索(后来改称“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该课题于2008年上半年经佛山市教育局批准正式立项。后来,根据新的形势特点,尤其是常态分班分层教学的需要,本人及时对原来的思路进行了调整,从2010年开始,在学校全面推进“问题引领·小组学习“的教学实践。为此,本人在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讨、课堂的落实、问题的解决、规范的形成等方面所做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2011年5月首次的教学开放日,把学校的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由于要参加市中考命题,不能像往常那样亲自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内心依然惦挂,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让教导主任在教师大会上代为转达。如今,佛山六中的“问题引领·小组学习”这一教学特色在区内外已小有名气,在2011年佛山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成为向全市介绍成功经验的推荐学校。本人任内,佛山六中的教学水平由原来区内倒数之列,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中考成绩许多指标名列全区前茅,佛山一中正取上线率连续两年位于全区第二;各种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大批学生获得包括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获得佛山市体育突出贡献奖;在禅城区教学水平评估(2009年)、办学水平评估(2011年)中,学校曾分别被评为优秀等级和进步奖;在2009年全区中考总结会上,本人受教育局教研室委托,作了教学工作与改革的专题发言,获得一致好评。
2011年8月,根据工作需要,本人担任澜石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面对新的情况,在刘捷鸣校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了新的探索。到任伊始,本人协同教导处举行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主要目的是展示现状,加强交流,凝聚共识。一个学期下来,在三个年级的公开课中,我们已经发现,小组学习,学案导学,开始成为我们老师课堂教学的新趋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此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结合教学公开周,我们提出了‘前置·活动·高效”这一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与追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思考,2012年下半年开始,本人组织和指导教学线形成了“前置·活动·导学”这一澜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汇编了两期《澜中教研》,举行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前置·活动·导学”和教学探索实践,目的是转教为学,转被动为主动,转低效为高效。2013年5月份举行了澜中首个教学公开日,并邀请了区教育局有关专家领导莅临指导,促进了老师们对教改的深入思考,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也看到了改进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大力鼓励与积极指导数学科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走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澜中教学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不少成绩稳中有升,教学研讨的新气象也正在形成;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一句话,事在为人,贵在坚持。
二、 在专业发展的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推进教学改革,不是为了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在提高教学效益的道路上,鼓励老师们勇于尝试,大胆突破,与时俱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生生不息的长流水。在这过程中,本人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各种教研活动(每学期听各种推门课、研讨课超过40节),经
无论是在佛山六中,还是在澜石中学,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本人亲自撰写相关的工作指导意见,如《佛山六中“问题引领·小组学习”工作指导》,《澜石中学“前置·活动·导学”工作指导》等,多次主持和主讲关于教学改革的专题研讨、教学沙龙和校本培训。并协助校长或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六中曾带领有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2012年下半年,本人指导和组织教导处,开展“澜石中学青年教学新秀”培养和评选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校推进的“前置·活动·导学”教学研究相结合,让青年教师在教科研的历练中得到更大的提高,并通过师徒结队的形式,形成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教师团队。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教学的新感悟,拓展了教学的新视野,不少青年教师开始形成自己教学的新风格,挑起了学校教学的重担,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有5位教师被评为“澜中教学新秀”。多位青年教师在市、区有关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今年4月份,受西樵教育局有关部门邀请,我校物理科到樵北中学交流研讨,青年新秀
三、 重视常规与规范建设,促进教学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实践告诉我们,常规是落实的保证;没有常规,只有“运动”,一切工作都不踏实。
在佛山六中,本人亲自制订《佛山六中校本教研基本要求》,并结合《禅城区初中教学管理规范》与《佛山市禅城区初级中学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作了进一步完善与修改,组织教学处、教学质量管理小组、初三备考领导小组、初三备考辅助小组等进行落实跟进与指导,使校本教研月报制、研讨课、管理小组每月例会、以及教学各个环节要求成为教学工作的常规,尤其是我校的科组、备课组活动从无到有,从原来“上传下达”的事务性为主的活动逐步转型为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的研究型活动。有了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坚实的基础。
在澜石中学, 乘借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大力推进集体备课的东风,结合局相关意见与要求,组织和指导教导处修订了《澜石中学教研活动制度》,通过各级会议加强宣传,通过月度会议、分工跟进等形式加强对各级教研活动的跟进与指导。虽然要做的事还很多,但集体备课在澜中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初三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头戏。备考常规是初三教学备考的基础。大力建设备考常规,自然也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六中,还是在澜中,本人作为教学副校长,在初三备考策略的制订、阶段安排的策划、具体工作的统筹部署、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监控、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各种工作的协调落实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今年,在初三作业的统筹、时间的安排等老大难问题上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尝试,为形成学校更加科学合理的备考规范积累了经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澜中初三在区模拟考中,各项成绩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英语、政治、物理等学科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名列全区公办学校前五、甚至前三名。希望最后的胜利能属于我们!
与此同时,本人协助刘校长,制订了《澜石中学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澜石中学奖教奖学制度》等制度和方案,为依规治校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帮助教导处建立了第二课堂常规要求,在制度上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证。近两年,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之下,我校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稳中有升;在各级书法、舞蹈、美术和信息技术比赛中,多人次获奖包括特等奖在内多种奖项;其中男子排球队、女子毽球队获得在市、区各级比赛中多项比赛的冠军。我校也荣获2012年度禅城区体育突出贡献奖。
四、加强学习与研讨,促进交流与沟通。
这几年,本人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交流与研讨,如发展中心科培室组织的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跟岗学习、以及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学习等。东庐中学跟岗学习后所撰写的学习启示录,将选登在《禅城教育》上。并受教育局有关部门的委托,作为主讲老师多次主持了禅城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能培训等;先后两次作为指导老师参与禅城区教研室组织的禅城区青年语文教学骨干的培养工作;受南庄三中、佛山十中、三中初中部、佛山六中等兄弟学校的邀请,带领部分老师参加其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会上的发言得到了同行与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牵头和指导教导处组织与兄弟学校进行阶段或期末的联考:联考既是为了对比,更重在交流,为加
由于精力、时间等因素的局限,我在工作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己各层面管理工作的兼顾,自己的教学任务与学校管理之间如何更有效的协调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也衷心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得到各位领导与同事们一如既往的帮助与支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澜石中学 萧健雄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