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题训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回答1~3题。
1.中央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主要是因为 ( )
A.人才资源的配置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
B.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C.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D.我国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2.把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根据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因为( )
①党是人才政策和法规的制订者 ②党管人才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组织上的领导 ③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党管人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为了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领导岗位,我国党政机关领导上任实行任前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
A.选举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任免权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回答4~6题。
4.创造型人才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是 ( )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③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④不拘陈规旧制,敢于挑战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分配制度上留住人才,使人才的劳动和贡献与他们的收入相适应,就要 ( )
①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②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③大幅度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和津贴 ④实行年薪制分配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面对人才竞争,我国必须努力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开发人才资源,扩大人才资源总量,调整人才资源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充分用好人才。这是 ( )
A.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具体表现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D.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7.党中央制定《2002年~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西部地区人才开发10年规划》。这表明 ( )
A.党注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B.党的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决策的领导
C.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D.党行使了组织和领导文化建设的职能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弱,将面临严峻挑战。有关专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结果,更多的将是“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我国企业如果能坚持“以快制慢”,就能做到“以小胜大”。回答8,9题。
8.“快鱼”所以能吃掉“慢鱼”,主要是因为 ( )
A.“快鱼”规模小,经营方式更灵活
B.“快鱼”技术更先进,劳动生产率更高
C.“快鱼”产品创新快,能更快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D.“快鱼”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9.坚持“以快制慢”,就能做到“以小胜大”,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B.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知识资本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控制力,已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形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不仅要以消耗大量本国物质资源为代价,而且不得不受制于知识资本的输出国。回答10~12题。
10.知识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形态表明 ( )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D.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11.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 (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B.加快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C.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D.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
12.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严重的问题,某地借鉴银行货币管理模式,尝试设立了“知识银行”。“知识银行”开张以来,已开展了多项业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这表明( )
A.知识资本已转化为货币资本
B.体制创新能促进科技创新
C.鼓励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
D.必须大力开拓科技市场
13.人才学专家和研究者普遍认为,知识、能力、业绩,是构成人才的三要素。三要素之中,能力是本质的要素。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发挥效用;业绩,则是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是发展的
D.矛盾是可以转化的
14.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四个“不唯”,充分体现了对人才标准的( )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不拘一格
C.实践观
D.人生观
15.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强调科技与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
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较量
B.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16.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人才开发,有利于 ( )
①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实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 ③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7.世界各国对各类专门人才的争夺称之为“人才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发达国家各使绝招,把眼光牢牢盯住了发展中国家。据国内人才研究专家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专门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这说明了( )
A.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人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同追求国家利益是对立的
D.霸权主义仍然存在
18.材料一: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科技进步,而在20世纪末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70%~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值的6%。“九五”以来的经济增长,35%*科技,65%*资金和人力投入。
材料二:****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运用经济常识,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的国家职能及其意义。
(3)从哲学上思考,应如何进行创新?
19.当前,我国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及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党管人才”原则,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各尽所能的良好环境;二是创新人才政策和工作机制,确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我国人才工作迈上一个台阶。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确定了“党管人才”原则的意义。
(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应如何推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3)某校学生在老师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资料:一是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等严重短缺。二是我国目前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学生们对自己应立志成为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还是成为高级技能人才感到迷惑。请依据所学哲学道理,就这个问题发表你的意见。
参考答案
1-5BCCDC 6-10BBCDB 11-15ABDAA 16-17DB
18.(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创新就是发现新规律,创立新学说,找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创新,首先要面对现实,发现新问题;其次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权威;第三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第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累材料和思考方面都要表现得十分勤奋。
19.(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确定了“党管人才”原则有利于我国人才制度建设,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提出“党管人才”,体现了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有利于人才队伍自身建设。
(2)①人才是重要资源,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②完善分配制度,保障人才合法利益的实现。
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利用国际资源,加强我国人才队伍的培养。
(3)此题答案应包括以下几点: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考虑到时代需要和国际发展趋势。
③应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还应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从其他角度作答,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