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从何而来
交际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语言教学手段,在一般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无可置疑的效果。但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如何应用交际法?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本身只是四种基本语言技能的一种,而且这种训练大多情况下是作为课外作业进行,专门研究它与交际法的关系意义不大。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阅读理解的训练虽然有上述特点,但外语教师如何对阅读理解进行指导,如通过何种方式在阅读前给学生以指引,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思考,阅读后如何组织交流讨论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等,其全部过程都需经过师生之间思想上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教师运用交际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不但提高了语言能力,而且锻炼和提高了交际能力。因此阅读理解教学同样是交际法应用的广阔天地。随着交际法教学应用的深化,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逐步趋于一致。
二)对阅读理解的几点分析
阅读理解这个概念在语言教学上包括训练内容和技能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作较深入的分析:
1.阅读理解是由阅读和理解两个概念构成,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但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不过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性。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在阅读时没有遇到多少生词,但是仍然读不懂文中的含义。有时几个人同时读一篇文章,但各人理解却不相同;不仅理解深浅不同,而且理解内容也有差异。以下面一个句子为例:
He saw a woman washing vegetables.
农村学生会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图画:一个农妇正在井边或溪旁洗青菜。城市学生的脑海中则另有一番景象:围着花边围裙的家庭主妇在不锈钢水池里洗着青菜。
仅仅一个句子所引起的想象竟会如此不同,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理解差异就更大了。
2.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首先需要读者理解作者所使用的每个词或短语,明白它们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含义,这是对阅读材料的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的要求。
2)阅读理解还需要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暗示的意思推断文章含意的能力,这是以原文为依据的推断性理解的要求(text-based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3)从更高的层次看阅读理解,还要求读者利用他们与所读材料有关的知识去丰富作者用词句所传递的内容。这是一种以读者的知识为依据的推断性理解能力(knowledge-based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的要求。
3.从上述三个要求可以看出阅读理解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辨认文字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
2)根据单词拼写形式判断该词的正确发音;
3)从单词构成判断派生词及词形变化了的词的正确发音和含义;
4)通过已熟悉的词来判断上下文中有关的新词的含义;
5)能作出以原文和以读者个人知识为依据的推断;
6)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去判断某些熟词或词组有没有借喻性的寓意;
7)在一个句子内或跨越几个句子能找到词语之间的互相关联的关系。
除此之外,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还有三个重要因素:读者的个人经历,读者的目标语表达能力,以及读者对相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4.根据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的进程及其性质描述如下:
1)阅读的对象——书面材料只是一个蓝图,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对其加以丰富。
2)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作者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语言与自己有关的文字知识不断接触以形成意思(construct meaning)。
3)读者在生活、社会以及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和素养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互相作用,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认识上和感情上有不同程度的沟通。沟通的结果是:a)读者按照自己的知识去理解文章的意思,b)读者了解作者的心境和他的写作特点,有时也会发现作者论点的误导性或谬误。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作者所写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外在的文本(external text),而这个外在文本和读者依据原文的推断,以及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识素养所作的推断加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内在的文本(internal text)。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作者暗示+读者推断=阅读理解
这个内在文本的理解往往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学识素养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至于评价性的理解(assessment)则更是如此。试以一个句子为例:
Of all the students in class,only John could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 of the formula for sulphuric acid.(在全班同学中,只有约翰一个人能回答老师关于硫酸分子式的问题。)
读者依照原文作出推断:这是一堂化学课,这是一个外在文本,因为老师提问的内容是硫酸的分子式。但是依据读者的社会知识及生活经验来推断,则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例如:
——约翰是全班最聪明的学生。
——约翰在班上学习最勤奋。
——约翰既聪明又勤奋。
——约翰可能并不比别人聪明或勤奋,只不过昨天晚上正好复习过这个内容。
——这是一个差班。约翰不过比其他人稍好一点而且这个问题又不太复杂。
在阅读理解中出现这种现象,正好反映阅读理解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5.读物种类繁多,漫无目的的阅读收效不会太大。由于学习目的的需要,以下两种读物是阅读理解教学的首选,即叙事性或叫故事体读物(narrative text)与阐述性读物(expository text)。前者,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去叙述一个故事。这类读物既可以是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可以是科幻小说或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奇也属于此类。阅读此类文章的目的,除了欣赏一个故事之外,还可通过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和遭遇,学会一点做人的哲理。后者是知识性 或信息性的读物,作者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或知识。他们提出某种见解并以各种论据加以证明。它与叙事体读物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包括一个或数个中心见解,然后运用各种细节加以润色和说明。此类文体的整体结构为信息性读物的宏观性结构,它通常反映在文章的大纲和大小标题之中。阅读信息性丈章的目的是学习作者所阐明的某个道理或事实,以丰富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知识广博的读者可以辨认出文章在阐述方面的正确或错误。他们既是读物的理解者,也是评价者。教师如果了解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有关知识很有限时,不应要求他们对读物的观点和论据作出力不从心的评价,只要求他们对读物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有个基本了解就够了。
在上述两种读物之外,还有一种程序性读物(procedural text)。此种读物既无观点,又无情节,是一种做某事或某物的说明。例如某城市的观光游览指南,某种工业品的使用说明书,各种食谱等。它们实用性强,紧扣日常生活,还可以培养思考的条理性。在阅读材料中适当选用一些,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首先要对读物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才能谈得上结合学生实际去作适当的选材和实事求是的辅导。
从以上分析,我们对阅读理解教学的整个程序可用图表表示如下:
(三)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如何运用交际法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如何应用交际法?这个问题可以分两点来论述:
1.交际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双重含义
从上述总结性图表可以看到,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阶段性,而在每个阶段中,又有所侧重。但是所有阶段对教师都有共同的要求,即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从交际法的运用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对阅读理解教学赋予交际法以双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沟通,从阅读任务的布置、阅读目的的要求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事先向学生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讨论以取得共同的看法,然后让学生进入阅读理解。这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方积极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除一些必要的大纲或辅助性的图表之外,主要是双方的口头交际。第二层含义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换句话说,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为读者与文章作者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这句话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微观上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如怎样猜测词义,怎样进行联想与推断等,也就是说,指导学生如何与作者进行无声的交际;另一层意思是教师在宏观上如何对阅读理解提出总的要求。例如在阅读开始前提示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应学生的请求暗示某个段落的要点并答疑,阅读后如何开展讨论、交流心得与体会并测验各人理解的正确性与深度。除文字测验外,所有环节都是师生之间以目标语进行的口头交际活动。明白这一点,教师就能恰当地掂量交际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份量。如果上述所有环节均以母语进行,非但事倍功半,也失掉了外语学习的意义。
2.交际法在阅读理解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
现分别以叙事性和阐述性文章举例说明。
甲、叙事性材料的阅读
1)阅读理解过程的第一阶段为阅读前的启发与引导。一般故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a)背景(包括中心人物、故事现场及时间等);b)问题;c)主人公解决问题的尝试;d)故事的最后结局。试以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第三册第三单元第21课Daniel Mendoza为例。这是一篇关于19世纪英国著名拳击家Daniel Mendoza一生的故事,文章的背景是18到19世纪英国的拳击运动。对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的启发引导可以从学生略有见闻的当代拳击运动入手,引导他们对过去200多年的拳击运动与今天的情况作个比较。师生沟通从对话开始:
T:Has anyone of you ever seen a boxing match on TV?
S:Yes.
T:Do you know what the boxers wear at a match?
S:. . .
T:A helmet and a pair of very heavy gloves.Professional boxers do not wear any helmet at all.T:Do you know what the boxers wore 200 years ago?
S:. . .
T:Please read very carefully and you will find the answer yourselves.
T:By the way,have you ever heard the name Daniel Mendoza?
S:No.
T:Can you guess that he might be a famous English boxer?
S:Yes,I think so.
T:Why?
S:Because you have asked us some questions about boxing and boxers.
T:That's right.Daniel Mendoza was a famous English boxer.His whole lif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boxing.By reading this story,you'll find out how boxing as a game in the past has developed into a sport in modern times and what contribution Daniel Mendoza made to it.When reading,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sonal life of this central character of the story——his success and failure,and what lesson you may learn from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引导的重点在于通过学生看电视或电影得到的对拳击运动的感性印象与过去200年的早期拳击运动作比较,让学生得出对当代拳击运动的看法。引导的内容应到此为止,教师不应提出先入为主的结论。开始阅读时,学生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对故事的被动反应,而是文字篇章和读者本人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知识的互相作用,即是上文所提到的外在文本与内在文本的相互关系。对高中学生来说,这篇故事有十几个生词,阅读材料不配生词表,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T: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in this text.I don't want you to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Try to guess their meanings through the con text.For instance,“He was so extravagant that he was always in debt.”What is the Chinese meaning for“extravagant?”
S:Er. . .,maybe it's“挥霍浪费”.
T:How do you work it out?
S:Because“he was always in debt”.
T:Yes,your answer is correct.Daniel Mendoza did not know how to use his money properly.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areful reading is important.Careful reading leads to better comprehension.Good comprehension is the product of reading with a definite purpose.So,please keep in mind what I have told you while reading.
2)阅读理解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阅读中断的情况,这大多是由于某个或某几个关键性的词的障碍所致。这通常会导致理解失败或由于误解了词义而使整个句子令人费解。如果是前者,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上下文中寻找词义,非必要时不查阅词典。例如在Daniel Mendoza中有一句话“Thi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ichard Humphries,who was then the most eminent boxer in England.”学生在接触eminent这个词时不理解其义:
S:I don't know what the word“eminent”means,sir.
T:Don't worry,go on with your reading.The text itself will help you understand it.学生可以从后面的句子中猜测出前句中eminent的意思。至于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则往往是由于阅读不够细心引起的。例如下文中有一句话“The public bet great deal of money on Mendoza but he was defeated.”如果粗心大意的读者把bet(下赌注)误认为bat、bad或beg,这都会使句子毫无意义,从而造成理解的堵塞甚至错误的理解。
在阅读自传体类文章时还会出现另一种中断的情况,即学生被文中动人的情节所吸引,忘记了教师的嘱咐——要独立思考,判断文中所叙述的事实的真实性。虚构的情节往往更动人,但是它也常常与事实不符。这种迷失阅读方向的现象也常令阅读中断。补救的办法是按照教师布置的方法重新再来。
还有不同于上述几种情况的现象。有些头脑灵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也会不时地在阅读过程中停顿下来,对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例如Daniel Mendoza的故事中的这样一段话:
“Though,he was technically a prize-fighter,Mendoza did much to change crude prize-fighting into a sport,for he brought science to the game.”
当学生阅读时,他们会停下来思考:game和sport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Mendoza给粗野的对打带来了什么样的科学,使它变成为一种运动?这里的“science”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不是提出了约束粗野行为的规范?是不是提出了更好地保护参赛者身体的措施?是不是…?如此等等。他们的停顿是合乎情理的,也是他们对读物的理解不断加深的标志。这类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
S:I don't quit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cience here,sir.
S:Sir,I don't know what Mendoza did to change a crude prize-fighting into a sport.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的答案。
T:Well,your questions are interesting.But I'm sure you will find the way to a reasonable answer.Try to think the boxing match you have seen on TV and in Mendoza's days.You will se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name the differences?”
这样做,表面上是引而不发,点到即止,而实际上是阅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很有深度的思想沟通。如果上述情况都能在备课时估计到,对阅读的指导效果自然会更理想。
3)阅读理解的第三阶段是阅读后的讨论与交流阅读理解的心得,并通过一系列书面测验题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做有以下四个目的:
(1)阅读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2)学生能否把刚学到的东西丰富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中去;
(3)学会了多少词语;
(4)找出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交流学习心得的最有效手段是展开讨论。心得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所阅读的材料;二是从材料中演绎出来的问题;三是读者个人以有关知识与经验推断出来的意见。讨论的内容怎样安排?现再以Daniel Mendoza的故事为例。
——讨论的目的:使学生对当代拳击运动的发展史有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的安排:阅读后让学生准备发言提纲。教师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应该心中有数,如对拳击运动采取赞成、反对或是无所谓的态度,以便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讨论话题的设计:
(1)Could boxing be called a sport more than 200 years ago?Why or why not?
(2)Why was boxing very crude in those days?What was Mendoza's chief contribution to boxing?
(3)We know boxers were known as prize-fighters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Do we have prize-fighters in boxing today?Why or why not?
(4)Do we have boxers killed in a match today?
(5)What do you think of boxing as a sport in modern times?Are you for it or against it?Why or why not?
讨论题不一定要全盘照搬,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其中几条即可。
乙、阐述性材料阅读理解教学的设计
此种设计不同于叙述性材料。它应该围绕着主题层层深入。试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51课为例。文章的主题是自动化(Automation),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提纲,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理解。
1)What is automation?
Automation and the full use of computers
2)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computers capable of doing extremely complicated work in all branches of learning
——Solve the most complex mathematical problems.
——Put thousands of unrelated facts in order
——Provide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traffic jams
3)The value of automation
. . .
4)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automation
Dreams in the past and the reality of today
. . .
(Computers in translation,in writing,in booking tickets,in sending“E-mall”,in collecting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etc.)
5)Can computers rule the world?Will human beings be controlled by the machines?Why or why not?
6)Computer——the servant or master of people?The future prospect of computers
上述提纲可以覆盖阅读理解教学的全过程,但在不同阶段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开始指导阅读时可以按照第4点提示:
T:The article says computer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in universities,and the time may come when it will be possible for ordinary people to use them as well.Do you think the time has come or not?Can you name some of the uses of computers in our daily life today?
在阅读后的讨论中,学生会指出computer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互作补充。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
T: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word“Internet”?
Is“Internet”the same thing as the national network in the text?
What is the use of“Internet”?
Do you know what“E-mail”is?What is the use of “E-mail”?
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hess tournament between a Russian world champion and an American computer?Who won at last,the man or the machine?
Do you know that the two chief designers of this machine“Deep Blue”are Chinese Americans?
经过讨论后引导学生接触以下问题:
T:Can computers control human beings and rule the world?Why or why not?
Will computers still be the obedient servants of man?Why or why not?
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但使学生加深对computer和automation的了解,还会让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将来进行思考,最后再适当利用原书的书面练习题,使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收到更圆满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教法并不稀奇,过去一些水平高的老师也这么做。这话没错。交际法本来就不稀奇,教师能运用交际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这就是交际法。能这样做的教师经过理论武装之后,必然做得更好,这也就是我们学习教学法理论的目的。
(四)教师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教学的水平
运用交际法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一,与一般课文教学相比,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每一篇读物都需要教师亲自去挑选;第二,没有现成的教师用书,对材料中所有生词及语言点都要自己去斟酌安排;第三,也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要自己去考虑;第四,没有现成的讨论题目,要自己去思考设计。此外,并非所有选材都备有现成的书面考查项目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所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挑战,并促使他们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1.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生活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实际,挑选深浅合适的阅读材料。对理解的目的要求做到恰如其分。比如在辅导Automation一文的阅读时,教师对Internet以及计算机在当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在阅读后能开展有新意的讨论,而不会局限于理解文章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及说法。
2.教师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有较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满足于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些常用词语。这样才能胜任阅读前的启发引导、阅读过程中的答疑解惑、阅读后讨论时的引导分析与归纳的要求。用交际法对阅读理解进行教学与运用传统法做同样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
——传统法比较侧重于以母语来表达理解的深度,也就是偏重于翻译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则以目标语为表达理解程度的媒体,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翻译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以目标语就一个特定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换意见的能力。
——传统法对阅读理解检查题目的设计比较着重于对读者作个别的考查,即个人对读物的理解程度如何,而较忽视不同的读者对同一读物的不同理解应该作如何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大家对理解有进一步深化的机会。交际法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刚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点,它不仅重视读者在阅读时的外在文本(字面上的理解)与内在文本(读者以原文为依据及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素养为依据的推断性理解)的互相结合,更加重视这种综合的理解在阅读后如何互相交流,使阅读效果更佳。
上述不同之处,是以交际法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优势所在,而唯有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这个优势才能得以发挥。否则,阅读理解教学又会走回翻译加练习题的旧路。
作者:胡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