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质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和思想品质等,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
一、以饱满的热情去引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需求为媒介的。当客观事物和对象满足个人需求为媒介的。当客观事物和对象满足个人需求时,就会产生高兴、满意、喜悦和爱慕的积极情感,从而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对那些妨碍个人需求满足的事物和对象,就会引起厌倦、苦恼、恐惧等消极否定的情感。只有积极的情感对学习的活动、过程、行为具有强化、促进、巩固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每一学生。对后进生不歧视、讥笑、挖苦,对他们应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同时还要善于用自己的炽热的教学情感去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
譬如,用贴近学生生活和日常经验的实例设计教学,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或科学家的经历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师生共同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等。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热情,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师生双方情感的互动,双方情绪饱满,相互理解,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也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以角色的转换去调节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已明确地给教师定了位,也同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采取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水平。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师要营造出实际的、动态的、富含创造性的问题情景和生活图景。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和创造的空间,使他们在质疑与探索、合作与交流中体验到“做数学”知道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所有的新知识、只有学生自己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心态,通过自身的“再创造“的活动才能使其纳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之中,真正成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怀和注意,或因某一问题而受到教师的批评,此时有些学生会产生苦闷、情绪会变得消极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感,这时,不能以简单的批评来对待,而要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冷静的分析一下前因后果,找出学生情感波动的原因,及时纠正、合理调节,引导他们参加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群体互动、彼此影响的充满生气的学习情景中,排除各种干扰,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以科学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型教学所倡导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死板的考试型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那种以挑毛病和扣分为特征的排队型考试,已经将学生的心理“考”脆弱了,他们会越来越觉得数学难学,因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自信。要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就要改进测试和评价结果的形式,将一次考试定优劣改变为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把他们平时在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课外小组的活动、实践能力等与考试结合起来。种子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属于记忆性和技能技巧的内容,还要考查包括一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独立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考试形式上,可实行必答和选答,理解记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减轻考试带来的压力,让他们欢快愉悦地投入学习。
学生的情感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但情感的把握却在学生自己中,只要教师自身充满热情,付出爱心,在教学中既调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又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倾向,并由此出发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适时调控好自己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将得到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将得到培养,整体素质必将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