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研之路,是披荆斩棘。既要有踏雪寻梅的恒心,也要有见贤思齐的行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高效”课堂改革,澜石中学于2019年4月9日,特邀顺德区大墩中学、禅城区三中初中部学科老师开展主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深化课堂‘高效改革’”O2O智慧课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受到来自区内外多所学校的关注,现场有100多位老师参与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同时,活动也受到八年级观课家长朋友的好评。

【同课异构展风采,百花齐放共精彩】

 

(020智慧课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宣传海报)

      本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共推出语数英三科七节精彩课程,分别来自澜中语文科莫楚婴老师、数学科徐翔老师、英语科周婉怡老师,大墩中学语文科黄秋韵老师、数学科黄燕兰老师、英语科陈任老师三中初中部英语科杨健华老师。


(莫楚婴老师课堂剪影)


      莫楚婴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循序渐进地推动着课堂的教学。严谨的教学步骤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都充分展现了莫老师良好的基本素养。《时间的脚印》是一篇文艺性的事理说明文,莫老师紧紧结合说明文的特点以及中考考点,采用小组合作、检测、小作文等形式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莫老师还注重板书的书写,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说,莫老师在这堂课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黄秋韵老师课堂剪影)

      大墩中学的黄秋韵老师,则向我们展示了与莫老师不一样的《时间的脚步》。在这堂课中,着重从文章语言出发,带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之美,语言之妙。黄老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生活中,你们见过脚印吗?)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从而使课堂逐渐升温。课中,黄老师通过问题抢答、小组合作、学以致用等几个环节,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语言的运用到赏析再到思维的锻炼,层层递进,较好地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做到了语文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关键语文能力和人格修养。

(徐翔老师课堂剪影)

(黄燕兰老师课堂剪影)

      数学科徐翔老师与大墩中学黄燕兰老师针对《提公因式法(1)》做出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两位老师对于高分云平台的使用技术都非常娴熟。在课前预习任务环节,两位老师都通过推送微课+练习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基础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徐翔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找公因式的方法,提升对公因式的认识和加强直觉思维。引导同学对易错点总结。黄燕兰老师通过“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结合平板演示,形象地展示演变过程。 

               

周婉怡老师课堂剪影)

      英语课上,首先是周婉怡老师率先登场。周老师在课前任务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大数据后台收集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精准诊断,在课堂上,周老师通过问题引领,小组讨论,情景创设等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活跃。学生最终以提交一封申请活动社团的英文申请书的形式汇报了学习成果,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效果。

陈任老师的课堂剪影)

      第二个登场的是大墩中学的陈任老师,陈老师课前通过推送试题及组织学生课前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课堂上,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的方式,以及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很好呈现了教学的多模态形式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输入。

杨健华老师的课堂剪影)

      英语科最后压轴出场的是三中初中部杨健华老师,杨老师从教三十年,一直秉承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本节课上,杨老师通过对课文信息提取的方法指导,思维导图呈现课文阅读材料的结构编排,再到自身兴趣事例再现写作结构,然后让学生仿写,步步为营。老教师用新技术,这种敢于改革与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真心让我们为之感动和佩服。

(学生在课堂进行小组讨论)

观课老师认真听讲)

  【集思广益促教研,源头活水清如许】

  


(语文科莫楚婴老师阐述课堂教学设计)

(英语科评课研讨现场剪影)

数学科徐翔老师阐述教学思路)

教研员为授课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澜中代表老师向教研员颁发活动指导聘书)

      在观课环节结束后,三个学科在相应的教研场所开展评课研讨活动。本次评课教研活动,得到了英语科市教研员何润青老师、语文科区教研员李剑平老师、数学科区教研员赵士春老师的莅临指导,也得到了多间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意见。三个教研会场的组织主持工作,由语数英科组长牵头负责。评课教研活动包括以下环节:1.授课老师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2.由与会老师进行评课讨论;3.由教研员老师总结;4.教研员为授课老师颁发荣誉证书;5.澜中代表老师为教研员颁发活动指导聘书。


 后记: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自我修炼的过程。博采众长,方能不断突破。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坚定课堂的改革的方向和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