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禅城区深化课程改革规划纲要》与《禅城区初中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课改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六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
我校今年开始正式成为一间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一步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做到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丰富地方、校本课程,拓展校外实践活动课程,求真务实,传承并且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课程为主线,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科研为先导,国家课程体系加“德育、体育、科技、艺术”相融合的一系列的新型课程模式,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理念: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智慧成长。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学校为这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实施平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在分享这一种文化,同时也是这一特色文化的传播者。学校是师生智慧的乐园,学校理所当然应该带给师生课程文化的快乐体验,使其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传播课程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成长;培养传播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内涵发展,和谐相处。这一课程理念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点。
这一课程理念的具体内涵是:
1、课程即文化。对教师来说,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
2、课程即成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在课程文化的传播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徜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海洋,每个人都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轻松学习,培养个性,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课程即分享。课程是分享的过程,文化的承续,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在经验分享、互助共进、智慧碰撞、心灵相遇中得到和谐统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够将师生的智慧进行有效地融合,分享智慧成果。
三、课程目标
建设“系统性,可持续性”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使学校的课程“有特色,求品质,谋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统一国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周总课时26 课时,三至六年级30 课时,七至九年级32课时,严格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2、严格落实、开发丰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二年级4课时;三至六年级3课时,七至九年级2课时。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一是学校制定九年级一贯制校本课程《好习惯伴我成长》,并且在实施中不断进行完善。
二是学校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组织教师并聘请交通、公安、工商、农电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联合编写《佛山市禅城区澜石中学安全教育手册》。课程从多方面介绍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校本课程设安全教育课,扎实地进行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有力补充。此外,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是针对当下学生的阅读面只限于课本和教学辅导材料,阅读量小,视野狭窄,学生的语文基础单薄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的现象,学校构建 “以人为本”、开放、自然、本色、注重情智生态平衡的“绿色文化阅读”课程,把学校打造成真正的“书香校园”。
四是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活动的时效性。在课外活动组织校本活动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踢毽球、跳绳,高年级学生在课外活动足球、篮球、田径等;
五是大力开发国学课程,与广州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建立国学工作室,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国学课程体系。
四、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课程结构
(一)课程建设的内容
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及本校实际,我校将国家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分以下模块来进行建设实施。
1、基础性课程即学科课程。指统整并开足开齐开好的国家课程,以“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快乐课堂”为目标,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课程文化的熏陶。
2、主题课程,指学校开设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主题,以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主题,以“主题节”为契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经典诵读,英语秀,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众多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展现自我的风采,传播课程文化的魅力。
3、活动课程,指通过科学训练,启智强能,张扬个性,展现才艺的学校特色课程,以“发展兴趣,培养品质”为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展现才艺,实现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如:每天的写字、经典诵读、大课间等。
4、校本课程,指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框架图)
五、课程管理与实施
开展以“系统性,可持续性”为主题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多元发展,为学生开启发展的智慧。
(一)基础性课程实施
通过基础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追求减负增效的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奠定发展的基础。
1、规范常规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坚持落实“自主学习,高效课堂”,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备课除了备文本,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上课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精心分层设计练习,及时批改订正。探索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并做好有效的质量分析。教导处将对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完善,要求教师按要求完成各级各类研讨课,完成听课任务,分学科开展随堂课的诊断,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以科组主题教研活动为抓手,围绕科组建设常规,积极探讨以教研组为依托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的有效途经;积极开展科组长培训活动,提高科组长的教研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落实教研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切实制订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和认真总结。教导处与科组长一起深入课堂,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不断提升科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加强课题研究,打造教学特色
构建课题驱动、骨干领衔、学科教师跟进的校本研修机制,推进研、训、教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努力打造特色课程。
(二)发展性课程实施与管理
1、健全管理体系,为发展性课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方案的编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承担课程实施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把握课程实施的方向;负责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支持和经费保障。课程开发研究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活动;与第一线参与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实施案例,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编制课程方案、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来自第一线的意见。
2、丰富实践途径,为发展性课程的建设夯实基础
(1)以多元融合,实施课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秉承“一体化”的思想,落实“八个融合”:①民族文化与德教体科艺相融合,②基础、发展、特色相融合,③学校、家庭、社会相融合,④普及、提高、创优相融合,⑤德研、科研、教研相融合,⑥知识、技能、兴趣相融合,⑦课内外活动相融合,⑧传承、发展、创新相融合。
(2)以社团为载体,推进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负责老师作为指导,学生自娱自乐,交流技艺,展示才华。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全面展示各社团的实施成果。
精心策划和组织每年一届全员参与的“读书节”“校园科普节”和“校园艺术节”,积极承办各类大型的市、区级展示活动,集聚广大学生、家长、专家、同行的力量,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
六、课程评价
1、对课程实效性评价
基础性课程以《澜石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为评价标准。发展性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
(二)对教师个性化评价
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环节对教师进行检查,采用随堂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学科测试、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学校对教师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学年综合考评。
(三)对学生多元激励评价
学校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为主、以《澜石中学学生评价手册》为辅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对科组评价
学校注重团队合作,对科组工作评价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年度科组建设考核,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二是由行政人员分管考评,每学期将相关行政人员安排到所任教年级进行“分管”,全程参与、指导科组教研活动,调研学科教学情况。最后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并评出优秀科组。
附件
澜石中学社团活动表(计划)
序号 |
项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指导教师 |
1 |
畅游书海 |
周一至周五 |
图书馆 |
吴玉珍 |
2 |
书法 |
周一至周五 |
书法室 |
何志斌 |
3 |
国画 |
周一至周五 |
美术1室 |
谭干业 |
4 |
飞舞的剪纸 |
周一、周三 |
美术2室 |
麦迎春 |
5 |
足球 |
周一至周五 |
田径场 |
陈健兴 |
6 |
篮球 |
周一至周五 |
篮球场 |
郑成泽 |
7 |
排球 |
周一至周五 |
排球场 |
潘简忠 |
8 |
田径 |
周一至周五 |
田径场 |
李文恩 |
9 |
十字绣 |
周二、五 |
美术1室 |
郭丽文 |
10 |
合唱 |
周一、三 |
音乐1室 |
吴红 |
11 |
剧本创作 |
周一、三 |
四楼培训室 |
岑婉、罗瑞芳 |
12 |
星光灿烂课本剧团 |
周二、五 |
音乐室 |
高美娟、颜新凤、陈家宝 |
13 |
象棋 |
周一、三 |
历史室 |
霍兆灿 |
14 |
围棋 |
周二、五 |
历史室 |
何坚 |
15 |
我是歌星 |
周二、五 |
音乐2室 |
吴英华 |
佛山市禅城区澜石中学